-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
方面 | 社会对教育的影响(教育的社会制约性) | 教育的社会功能 |
---|---|---|
生产力(经济) |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; 教育目的和教育结构; 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; 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|
促进经济增长 推动科技发展; 提高劳动者素质(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) |
政治制度 | 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; 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; 影响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; 影响教育管理体制 |
维系社会政治稳定; 提高社会政治文明水平; 促进社会政治变革; 培养社会政治人才 |
文化 | 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; 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;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|
文化传承; 文化选择; 文化交流(融合); 文化创新 |
-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
规律 | 具体表现 | 教育要求 |
---|---|---|
顺序性 | 生理:身体由头、躯干向四肢发展; 心理:由具体形象行为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,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发展 |
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|
阶段性 | 童年:具体性形象性思维 少年:抽象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 |
符合年龄段,注意各阶段间衔接、过渡 |
不平衡性 | (1)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平衡(eg 身高) (2)不同方面发展速度、起始时间、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(eg 神经系统,生殖系统) |
抓住身心发展的敏感期(关键期、最佳期) |
互补性 | eg 盲人的触觉、味觉、嗅觉优于常人 | 结合实际、扬长避短、长善救失 |
个别差异性 | (1)不同个体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(2)不同个体不同方面 (3)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* 群体方面:男性与女性 |
必须因材施教,坚持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 |
整体性 | 生理、心理、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,并相互作用 | 教学要促进一般发展 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、意识与潜意识、科学与艺术统一 |
-
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
-
单因素vs多因素
-
单因素:遗传决定论 or 环境决定论
-
多因素:辐合论、三因素论、多因素论
-
-
内发论vs外铄论
-
内发论:个体内部固有的自然因素决定
-
孟子
-
高尔顿:遗传决定论鼻祖
-
威尔逊
-
格赛尔: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;成熟机制
-
霍尔: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
-
弗洛伊德
-
-
外铄论:外在理论决定个体身心发展
- eg:荀子,洛克(白板说),华生,斯金纳
-
-
-
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
-
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